EnglishACEI网站
新闻资讯
新闻动态

12月22日刘春副教授在《JGR-Solid Earth》连续发表“高孔隙砂岩破坏机制”论文

刘春副教授在《JGR-Solid Earth》连续发表“高孔隙砂岩破坏机制”论文

        高孔隙度砂岩中的压密破坏带阻碍地下水和油气等流体的运移,其形成机制一直是国际岩石力学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。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施斌教授团队刘春副教授,近5年来与美国斯坦福大学地质与环境科学系David D. Pollard教授合作,结合该团队在微观结构分析和微观力学方面的研究成果,解译了不同形态压密带的形成机制,本月在Nature Index期刊JGR-Solid Earth上连续发表两篇论文:“Mechanism of formation of wiggly compaction bands in porous sandstone: 1. Observations and conceptual model”和“2. Numerical simulation using discrete element method”。刘春副教授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。

        两篇论文主要基于该团队自主研发的两个软件系统,即颗粒(孔隙)及裂隙图像识别与分析系统(PCAS),以及三维离散元数值模拟软件MatDEM。第一篇论文采用PCAS软件定量地分析了不同形态的压密带原岩孔隙和颗粒系统结构,发现当压密带由V型向波浪型和平直型转变时(如图),其原岩的孔隙度和分选等级呈增加的趋势。据此推断砂岩孔隙度和分选等级的增加引起岩石力学性质的变化,使得砂岩破坏角增加,并形成不同形态的压密带。第二篇论文采用改进的离散元工程数值法和MatDEM软件(Liu et al., JGR, 2013)来模拟砂岩的破坏过程。模拟结果表明:砂岩模型破坏角,压密带形态与砂岩的屈服包络面形状紧密相关,并受砂岩的屈服应力、抗压强度等因素影响。两篇论文结果相互印证,揭示了砂岩压密带的形态受砂岩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质作用。该成果将进一步应用于地面沉降、页岩气水力压裂和滑坡演化等的定量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。

12月22日,刘春副教授在《JGR-Solid Earth》连续发表“高孔隙砂岩破坏机制”论文.jpg

       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(41230636)和青年项目(41302216),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(020614380014)资金资助。

Copyright ©2017-2020, Nanjing University, P.R. China.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©2017-2021 | 苏ICP备18000485号-1 |